“国批”十年来
	昆山高新区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
	城市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
	一座科技新城、绿色新城
	正在华丽绽放
	 
	 
	 
	我们每天在城市生活
	住的楼,逛的街
	走的路,过的河
	甚至呼吸到的每一缕空气背后
	都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
	 
	 
	系统治水
	 
	 
	位于城南圩的
	 
	后巷港湿地公园
	原本是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地
	昆山高新区用了400个日夜
	把这里打造成了
	 
	居民竞相打卡的网红公园
	 
	不仅如此
	 
	这个公园每天可净化河水
	超过3600吨
	 
	▲后巷港湿地公园
	 
	以圩区为单位进行系统治水
	是高新区十年来逐渐形成的独特做法
	2018年
	通过圩区治理
	高新区只用了3个月
	就把城南圩7条河道
	全部提档升级
	先治标,再治本
	经过一年多的生态恢复
	城南圩的河道水质持续提升
	现在从空中俯瞰
	 
	高新区土地的三分之一
	 
	都被绿地覆盖
	 
	 
	 
	▲城南圩青淞北湿地
	 
	 
	高新区规建局园林绿化科副科长 查悦
	 
	 
	 
	我们在吴淞圩进行了约22万平方米的湿地化建设,每天大约能处理21600吨水。
	 
	 
	 
	 
	海绵设施
	 
	 
	3.4公里长的博士路
	串联起了学校、住宅
	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
	这里是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
	首选之地
	彩色道路表面下
	是透水沥青技术
	一套堪称精密的海绵设施
	 
	 
	▲博士路海绵工程及慢行步道
	 
	 
	高新区规建局市政工程科副科长 李颖
	 
	 
	 
	我们的透水系数是1毫米/秒,从昆山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量,我们博士路用不到4分钟就可以全部排除干净。
	 
	 
	 
	城市更新
	 
	 
	占地500亩的玉湖公园
	如一块璞玉
	镶嵌在工业区中
	这正是高新区
	把工业区变成生活区
	把公园还给市民的体现
	 
	▲玉湖公园
	 
	张家港河以北
	是老城北地区
	开发最早的区域
	现在亟待更新
	未来
	城北地区将针对茂迪、凯宫、凌达
	等5820亩旧工业用地
	进行用地属性调整或建筑物拆除重建
	逐步调整工业用地占比
	从28.63%降至15%左右
	 
	高新区规建局局长 崔晗
	 
	 
	 
	在城市更新方面,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。现在,我们按区域来组团作战,以道路为界,打一个“歼灭战”,然后再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建设起来。
	 
	 
	目前
	鑫欣科创综合体
	工研院四期
	前进路科创载体
	深时数字地球项目……
	在娄江以北、张家港河以南
	一大批体现高新的项目载体正在加紧建设
	 
	 
	 
	“国批”十年来,昆山高新区——
	 
	●完成43个小区和509家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,新建雨污水管网约40.4公里。
	 
	●完成165条河道清淤。
	 
	●完成建设动迁小区99.73万平方米,为城乡建设一体化代理建设完成小区139万平方米,共计安置动迁户17080套。
	 
	●新建、改造道路68条,共计65.1公里。
	 
	●增加绿化面积700多万平方米,绿地面积达到2333.6公顷,绿地率达33.4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.1平方米。
	 
	 
	 
	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
	就是城市建设的方向
	十年来
	高新区人
	默默奉献
	不舍昼夜
	辛勤付出
	成就了岁月静好